<<<<< 3G建築現象的啟發─哥德、高第與蓋瑞 >>>>>

【中時電子報 】

劉育東(交大建研所教授)只要提起西班牙(新聞、網站)建築師高第(Antoni Gaudi),對藝術有基本知識的人幾乎都會稱他為「天才」。

他的天份在巴塞隆納的許多建築物和公園中表現無遺,揚棄了自希臘(新聞、網站、商品)神廟以來的建築藝術觀,不再把小型雕刻塑品貼到建築上淪為裝飾,而直接把建築的重要單元都作為藝術品來雕塑,從外而內、由上而下,整座建築就是雕塑品,就連每扇窗都是上乘的雕塑,在屋頂平台經常有精采演出,甚至連不應有藝術性的煙囪都成為高第手下十分具為未來性的外太空形象的藝術品。

而他至今尚未完工的聖家堂大教堂更是具有傳奇色彩的代表作,因為除了建築本身吸引人外,也連結了自哥德建築(Gothic Architecture)至蓋瑞數位建築(Gehry Digital architecture)近千年的建築歷史。

●高第為歌德建築傳人

許多人認為,哥德教堂十分偉大,但看過高第的聖家堂後,會覺得哥德教堂有了傳人。許多人看到法蘭克蓋瑞(Frank Gehry)的數位建築所得到的震撼,在看過高第的聖家堂後,就會覺得數位建築其實只是把高第的建築發揚光大,甚至大量製造罷了。

雖然我們不能大膽的說,高第同時讓哥德教堂與蓋瑞建築都變渺小,但幾乎可以確定的是,從中世紀哥德教堂到20世紀的高第,再到21世紀的蓋瑞,一脈相傳,而其中最重要的連接點是高第。

西元11到14世紀的哥德時期,由於基督教與教皇的權力主宰了一切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藝術等等,為了更強調崇高精神所需的垂直向上空間,哥德建築在技術上放棄了傳統以牆為屋頂支撐的建築構造方式,取而代之的是以尖拱(Pointed Arches)、扶壁(Buttress)與飛扶壁(Flying Buttress)等新發明,以便追求建築上史無前例的高度感,另外再透過描述聖經故事的彩色玻璃窗與雕塑,更強化了哥德的基督教時代精神。這個幾乎與今日數位發展毫無關係的時代,我暫時稱之為數位前的建築(Before-Digital Architecture) 。

19世紀末與20世紀初的高第,崇尚自然甚至為自然線條而著迷,1885年開始設計並終其一生都在繼續設計的聖家堂大教堂,相傳就是愛上工作室外面樹枝茂密的景象,而設計出一座所有柱子都不一樣、幾乎沒有直線、自由自在的教堂。

因為要設計這樣自由的建築,他除了要繪製極大量的平面圖、立面圖、剖面圖、細部圖之外,再多的建築模型也明顯不足,在他知名的公寓、公園、小教堂、直到聖家堂的創作過程中,他必須「額外」製作許多骨架模型、柱身模型、柱頭模型、窗台模型等等,因為每一個單元都是藝術品,圖面不足、模型也不足。

更令人驚嘆的是,他為了創造歷史上從未用過的弧線造型,在繪圖與模型都無法精確掌握時,自創「新媒材」,將不同重量的沙包吊在繩索下,變換沙包重量就會創造不同的下垂弧線,滿意時再用當時的「新科技」照相機拍下來,反過來描,就成了哥德教堂都無法建造的弧線拱頂。

即使自創新媒材而且獲致許多完美作品的高第,但他聖家堂的設計變化度,仍然超越20世紀前期建築所擁有的能力甚多,因此直到今天都還沒完工。

●3G建築 呈現建築的藝術性

1989年數位建築浮現前,高第扮演了關鍵角色,因為高第近乎純藝術性的建築,是蓋瑞談到他的畢爾包美術館如何運用數位媒材時,令他崇拜的前輩作品,因此我們能將高地「異想天開」「永不放棄」「求新求變」的偉大作品,尊稱為「前數位建築」(Pre-Digital Architecture),因為高第除了成就自身的建築傑作之外,也是數位建築時代的推手。

從哥德、歷經高第、到蓋瑞,三個字母都有G的建築,雖然各有主題,一為宗教、一為自然、一為科技,我想將它們暱稱為「3G建築現象」,因為這個現象把看似無關的千年歷史,經由高地在中間位置的連結,竟讓我們發現它們三者十分有關,因為它們都能「讓建築歷史上的形體再次解放」,也能「讓建築趨向純藝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IALIN24 的頭像
    MIALIN24

    MIA的部落格

    MIALIN2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